您当前的位置 :华夏招商引智网 > 经验分享

从红安到醴陵

来源:华夏招商引智网      2023-5-29 19:03:13

渌江之畔,大屏山下,地处湖南醴陵东乡的花麦冲依山傍水,土地肥沃。初春时节,油菜花黄、麦叶滴翠。我从蔡申熙军长的牺牲地鄂东老区红安,千里迢迢来到他的故乡湘东醴陵,寻访英雄的足迹。

历史的烽烟飘过,开满油菜花的田野上,走来一个撑着雨伞的瘦小少年。雨连绵不绝地下着,他沉静而孤单的身影穿过田野,渐渐隐入无边无际的雨幕,只留下一行脚印印刻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。少年蔡申熙当时可能并不知道,他自此走上了成为一名革命者的道路,他更不曾想到,许多年后他将会是这一方水土的骄傲。

1906年2月,蔡申熙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。他从小天赋不凡,悟性甚高。由于聪颖勤奋,他两次跳级,只用两年时间,就完成了初小4年的学业。

1919年春天,13岁的蔡申熙因家庭困难被迫辍学,先后当过学徒、学过“郎中”,均因不堪忍受压榨而愤然回家劳动。在此期间,军阀烧杀抢掠、无恶不作,使得民不聊生。社会的黑暗和不公,让年幼的蔡申熙经历了贫穷与压迫,也在他的内心深处种下了反抗军阀、官僚、豪绅的种子。

1920年秋天,蔡申熙考入醴陵县立中学。在同窗好友、共产党员张际春的介绍下,他与同学陈觉、陈恭、左权、宋时轮等20多人,组织了“社会问题研究社”,主办了《前进》周刊,宣传新思想,在醴陵知识界颇有影响。1924年,蔡申熙在黄埔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

我是在红安县黄才畈村出生长大的,听说蔡申熙这个名字,是我上小学以后。清明节,老师带着我们来到蔡申熙军长的牺牲地——仙人洞,祭奠英雄。随着老师动情的讲述,枪炮声、厮杀声仿佛从历史深处传来,回荡在寂静的山谷里。

1932年10月上旬的大别山,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激战正酣。临战前接任红25军军长的蔡申熙受命率部队急赴红安县上新集镇黄才畈一带,抗击国民党军,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。9日下午,蔡申熙率红25军在河口至冯寿二一带阻敌,激战一昼夜,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,坚守阵地。

10日下午,在阵地前,敌攻我守,敌退我进,激烈的拉锯战反反复复,枪炮声、喊杀声交织在一起,响彻云霄。正当红军打退敌人进攻、掩护大部队转移之时,敌人的一颗子弹射进蔡申熙的腹部。他捂住伤口,咬紧牙关,坚持指挥战斗,最后昏倒在地。苏醒后,他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。敌人的进攻失败了,红军大部队转移了,蔡申熙却因失血过多,永远闭上了眼睛。牺牲时,他还不满27岁。

90多年过去,在那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,英烈的故事一直在传颂。我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,又怀着英雄梦走进了军营,并在这个春日,终于得偿夙愿,来到蔡军长的故乡寻访英雄的足迹。

远处山峦静默,像一道道凝固厚实的屏风,将苍翠在天地间铺展。暖风习习,芳草萋萋,太阳在薄云间穿行,池塘里泛起阵阵涟漪。我们穿过一座小院,走进蔡申熙故居。这是一间红砖青瓦、两房一厅的农家居室。面对被时间渲染的寂寥,遥想当年血与火的壮烈,我不禁心生无限感慨。蔡军长生前所有的苦难与辉煌,都在这间老屋前,凝成一尊巍然昂首的雕像,矗立在和煦的阳光下。

沿着山坡宽窄不一的单行便道向前走,便来到蔡申熙烈士的墓地(衣冠冢)。高大的花岗石墓碑在风中肃穆无语,周边排列整齐的青松透着庄严。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寻常安静,与苍郁空寂的山林和谐相融。我久久肃立在墓碑前,虔诚地拜谒英雄,便如同在和一个伟大的灵魂对话。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、那些激昂壮烈的画面,在记忆深处闪现,让我心潮激荡。我耳边回响起蔡申熙牺牲前对妻子曾广澜说的话:“你要永远跟党走——坚持下去!”

夕阳西下,晚霞在天边留下一抹绚烂。我眺望生机盎然的山峦和欣欣向荣的乡村,感觉似乎是大别山炽热的情怀浸染了这斑斓的霓虹,似乎英雄的生命之火已然化作这生生不息的花海……从红安到醴陵,我追随着英雄的足迹而来,心中树起一面礼赞生命与信仰的旗帜。


作者:王世军

编辑:刘武望  冯镜人

 

+进入关注微信
公告

电话:13377882167
邮箱:3269105149@qq.cn
扫码关注
华夏招商引智网

Copyright 2017 www.chinadjjc.com 华夏招商引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9435号-1 技术支持:武汉网站建设